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房颤发生时,心房无规律地颤动,不能正常收缩舒张,导致心跳十分不整齐,毫无规律。如果感受到心脏“砰砰”乱跳,就有可能发生了房颤。“从症状上来讲,房颤的表现是多样化的。”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郭柱力介绍,很多房颤患者会表现出心悸、活动耐量下降、胸闷不适等症状,也可能表现为头昏甚至晕厥,部分长期的房颤患者还可能出现焦虑等问题。有些阵发性房颤患者发作时还可能伴有尿量增多,因为房颤发作的时候心房里面的分泌功能会激活产生利尿的成分。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炎提醒,通常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瓣膜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患者,以及肥胖、嗜酒、鼾症人群更容易罹患房颤。这些患病高危人群需要格外注意上述症状,一旦有类似症状发作,建议尽快到医院就诊并进行心电图检查,明确是否为房颤发作。此外,有条件的人群还可使用智能可穿戴设备对心脏进行实时监测,准确筛查房颤。由于部分房颤患者无明显症状,中老年尤其合并上述危险因素者可以适当每年定期查体检查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对于有中风的人群,建议适当多做长程心电图或使用穿戴设备筛查心房颤动,排除房颤导致的中风可能。
房颤有“七宗罪”,分别是脑卒中和其他栓塞事件、心力衰竭、降低认知功能、抑郁、影响生活质量、反复住院、死亡。其中,卒中(中风)是房颤最为严重的后果之一。颤容易产生血栓,一旦血栓脱落,它就会随着血液流动,停在哪里,就可能会造成相应部位血管的堵塞。最常见的是随着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相应部位的脑部供血,即人们常说的“中风”。据统计,房颤使卒中风险增加5倍。比起长期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中风,房颤引发的卒中往往令人猝不及防,危害更大。由房颤导致的卒中1年致残率超过50%,1年致死率和1年内卒中复发的患者超过1/3。一旦发生卒中,会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降低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也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
医生介绍,房颤有三大治疗原则:
尽可能恢复并维持正常的窦性心律;
控制房颤发作时的快速心室率;
规范抗凝是房颤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房颤发作时,心房没有有效收缩,血液容易瘀滞产生血栓,尤其是在左心耳部位。抗凝药物治疗能够有效预防无症状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和外周血管栓塞的风险。另外,专家也介绍称,近年来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创伤小、恢复快、安全系数高的导管射频消融、冷冻消融、脉冲电场消融、左心耳封堵以及“一站式手术”等心内科介入治疗逐渐成为一线治疗方法。其中,房颤的导管消融术疗效和安全性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创伤小、恢复快,一般术后2天即可出院。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成功率可达80%左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出品 记者:刘越 制图:马晶晶 编辑:费吟梅
谁是你心中的“三好一优”
通道已开启,快为他们点赞!
第一步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微信公众号
第二步
对话框内回复数字“1”获取链接参与点赞